罗帅为他能留部队,找总理说情,没有安排军职,到党校、军校学习
1956年末,中央对总后勤部领导班子进行了重要调整,由战功赫赫的洪学智出任部长一职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时任副部长兼副政委的邱会作却面临工作调动——周恩来总理和李富春同志看中他的才能,准备调任他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。
对于这个决定,在军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邱会作内心十分矛盾。一方面,他确实舍不得离开熟悉的部队环境;另一方面,他也理解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。为了让他更好地适应新岗位,组织上特意安排他先去苏联考察学习。然而考察归来后,邱会作还是坦诚地表达了自己想留在部队的意愿。
关键时刻,他的老领导罗荣桓元帅出面说情,认为邱会作更适合留在军队发展。最终组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,安排他先后进入中央党校和高等军事学院深造。
周总理之所以想调邱会作到经济部门,主要是看重他年富力强、精力充沛,特别是在财经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经验。这份赏识其实由来已久——早在土地革命时期,年轻的邱会作就在供给部门接受专业培训,毕业后进入财政处工作,从基层的会计、统计员做起,负责管理全军的军需供给统计工作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周总理早早注意到了这个能干的小伙子。
展开剩余67%1936年红军东征时,邱会作被留在陕北的军委后方留守处,当时周总理亲自担任留守处主任。在布置工作任务时,周总理特别委派他协助解决粮食供给这个头等大事。邱会作不负众望,在筹集军粮方面交出了漂亮答卷。抗战爆发后,他顺理成章地升任军委供给部部长。
抗战期间,周副主席(周恩来)主要负责统战工作,临行前特意嘱咐李富春抓好财经工作。而李富春对邱会作的工作能力十分认可,给予了很多培养和支持。两人在工作中密切配合,经常深入交流,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。
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,财经工作都至关重要。1939年,组织上派邱会作前往山东建立财政经济体系,要求两年内完成任务。但途中突发变故,他不得不转道华中,在彭雪枫将军的部队工作了一段时间,直到1943年才返回延安。
回到延安后,邱会作进入党校学习。解放战争爆发后,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——从后勤财经领域转向作战部队的政治工作。经过四年多战火淬炼,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队高级将领。
1954年,邱会作再次被调回总后勤部。虽然组织安排他负责后勤工作,但他个人更倾向于从事政治工作。这种想法在当时很普遍,很多将领都更愿意留在前线部队,对后勤工作难免有些传统偏见。
1956年的这次领导班子调整中,当邱会作面临调离军队的抉择时,他最终选择通过进入党校和军事学院学习来暂缓这个决定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1959年庐山会议后,已经离开总后勤部两年多的邱会作,突然被推荐接任部长一职。
这个任命出乎很多人意料——包括邱会作自己。论资历和条件,张令彬、李聚奎等同志似乎都更合适。但中央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看中了他年富力强、经验丰富的优势,特别是在总后勤和财政工作方面的独特经历,决定由他挑起这副重担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
